脱硝系统运行中防结焦、积灰的优化及防范措施
1.炉膛氧量、尿素量控制优化
(1)通过优化尿素系统调整试验,编制下发了125 MW 锅炉脱硝尿素系统运行规定。规定正常运行净烟气 NOx 浓度按 165~180 mg/m3之间,逃逸小于3×10-6,CO浓度小于0.05%控制。
(2)在进行给粉机启停、煤气火嘴投停及制粉系统启停等对炉内燃烧有较大扰动的操作前,应提前将净烟气 NOx 降至 165 mg/m3以下后再进行操作(调整过程要缓慢操作各风门,保持炉膛出口氧量稳定在2.0%~3.5%)。
(3)当净烟气 NOx 浓度瞬时值过 185 mg/m3,投入备用尿素喷运行(控制一区单流量小于220 L/h、三区单流量小于 150 L/h),同时应适当降低送风量运行,但保持炉膛出口 CO 含量小于0.1%。当一区、三区尿素喷全部投运且尿素溶液喷入量已达到 500 L/h,净烟气 NOx 浓度小时平均值过 190 mg/m3,值长按 5 MW/次申请降负荷,降负荷直至环保参数达标。
(4)定期对新#1、#2 炉脱硝尿素系统喷雾化效果及喷流量进行专项检查,形成检查记录。
2.对低温段空气预热器漏风点进行了处理
(1)将低温段空气预热器浇注料打开后对密封点进行了重新焊接、浇注,使空预器漏风降至 10%以下的合格值。
(2)通过调整试验与燃烧工况对比,确定将脱硝反应器处的氧量控制在3.5~4.0%
3.调整燃尽风,提高火焰炉内充满度
(1)将燃尽风档板逐步全开,并将反切风摆角增加 10°,使反切风切圆扩大、炉膛火焰充满度增加,燃烧工况优化(使烟气中 CO 的浓度降至 0.03%以下),降低了氮氧化物生成量;
(2)任何工况下,SOFA风开度不50%,正常运行开度保持在80%~。
4.调整二次风配比,降低火焰中心高度
正常运行,下层 HG、AA 层二次风挡板开度不大于50%,以降低火焰中心高度,使炉膛出口温度下降至800 ℃以下。
5.其它措施
(1)锅炉启动过程中,低温段空气预热器入口温度大于 90 ℃时,方可投入煤粉火嘴,可减少硫酸氢在低温段空预器区域的形成量。
(2)锅炉启动过程中,将空预器热风再循环门开启 50% 左右,可干燥低温段空气预热器管束,防止管束积灰。
(3)正常运行期间,NOx的控制,投、停一区喷进行控制;三区尿素喷的投入,只作为事故情况下使用,禁止长时间投运。
CEMS系统由置于烟囱上的采样探头、粉尘仪和温压流一体化探头,以及置于小屋中的分析机柜,标气和空压机组成。其中采样探头负责烟气采样,高温伴热避免烟气中水蒸气冷凝,内置烧结滤芯用于过滤烟气中的粉尘;粉尘仪用于测量烟囱粉尘浓度,温压流用于测量烟囱内烟气的温度、压力和流速;分析机柜负责抽取烟气,并直接测量SO2、NOx、O2指标;标气用于校准分析仪表;空压机产生压缩空气,用于对伴热管线、采样探头、温压流进行定期反吹、低粉尘仪的供气。
系统(CEMS)釆用抽取冷凝法测量原理。可连续自动监测烟尘、S02、NOX、C02、CO、02、湿 度、温度、压力等变化,并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平台向企业和****提供及时、 准确的监测数据。本系统的主机是*的采用紫外差分方法的气体分析仪,烟气分析系 统、高温采样探头、温压流一体机、测尘仪、工控机、伴热管线等。
原理 | 高温紫外差分吸收光谱 |
量程 | SO2: 0-100/200mg/m3; NOx: 0-100/200mg/m3 |
线性度 | ±1.5% F.S. |
示值误差 | < 5% |
重复性 | < ±0.5% F.S. |
零点漂移 | < ±1.5% F.S. / 7天 |
量程漂移 | < ±1.5% F.S. / 7天 |
工作温度 | -10 ~ 50°C |
响应时间(T90) | <10秒 |
4-20mA输入接口 | 2路,可灵活配置,100欧负载 |
4-20mA输出接口 | 4路,输出内容可配置,大带载能力<800欧 |
开关量输入接口 | 4路,可灵活配置 |
继电器输出接口 | 8路,输出内容可配置,DC30V2A |
通讯接口 | 1路232,1路485(支持Modbus协议) |
电源/功率 | 220±20% VAC / 100W |
预热时间 | * |